2021年7月1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指出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節約循環利用,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意義,并制定和部署了包括廚余垃圾在內的循環經濟領域的重點工程與行動。期待“十四五”期間,中國在減少食物浪費和廚余垃圾低碳管理上有新的突破,推動循環經濟社會建設,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垃圾分類暑期實踐活動2021.07.23,Refuse Classification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培養學生“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的意識,以學校影響家庭、社區,讓垃圾分類成為一種習慣,7月23日,大連美佳組織學生進行了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暑期實踐活動,用綠色知識武裝思想,用實際行動帶領學生踐行垃圾分類。
為了讓每一個孩子從小養成環保意識和廢物再利用意識,緊緊圍繞“低碳環保,從我做起”的宗旨,讓小朋友們從自身做起帶動家長一起,用實際行動來保護環境,將垃圾分類養成一種習慣,讓規范回收形成一種長效機制。7月22日下午,蕉北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蕉城區城市管理局、三元社區居委會、蕉北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福州美佳環保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聯合開展垃圾分類小課堂實踐活動。
在綜述了發達國家垃圾分類開展進程的基礎上,分析了不同國家選擇不同分類方式和處理方式的原因,指出了廢物出口導向下發達國家垃圾分類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而總結了我國需要吸取的經驗教訓,為我國開展垃圾分類提出了建議。
隨著我們生活質量的日益提升,城市產生的生活垃圾也越來越多,成分也越來越復雜。生活垃圾正以驚人的速度侵蝕著我們美麗的家園。而垃圾分類可以減少環境污染,減少土地資源消耗,減少垃圾處理量,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工程。
2020年9月召開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針對全球變暖限制在1.5℃的目標,結合我國的國情提出了“3060”行動計劃,我國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3060”計劃的提出,意味著在未來的40年,我們在土地、能源、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將進行轉型,并創新低碳的生產方式,推行低碳的生活方式。
循環經濟是以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為特征,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它強調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一產品一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特征是低開采、 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質和能源在這個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天使用塑料袋約30億個。截至2019年,塑料袋年使用量超過400萬噸。巨大的消耗量以及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使社會各界對塑料污染治理普遍關注。
隨著中國經濟技術的不停發展與城市化進程的推進,生活垃圾與工業垃圾不斷增多,垃圾分類與處理問題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雖然中國近幾年也在大力推行有關垃圾分類與處理的相關政策,并從上海開始在各個城市陸續試點,但垃圾分類的效果并沒有達到人們預期的效果,后來的“定時定點垃圾投放”與“撤桶”等推進垃圾分類的方式也并沒有使得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加便利。
為進一步倡導垃圾分類理念,提高居民的認知度、參與率,5月20日,美佳環保在萬科櫻花園小區舉辦趣味套圈主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