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召開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針對全球變暖限制在1.5℃的目標,結合我國的國情提出了“3060”行動計劃,我國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3060”計劃的提出,意味著在未來的40年,我們在土地、能源、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將進行轉型,并創新低碳的生產方式,推行低碳的生活方式。
循環經濟是以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為特征,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它強調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一產品一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特征是低開采、 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質和能源在這個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
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十四五時期,國家生態環保任重道遠。中國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環保產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近日,為破解生活垃圾誤時投放的管理難題,福州市房管局和市城管委聯合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福州市物業小區生活垃圾誤時投放管理實施意見(試行)》,在五城區十五個小區內試點生活垃圾誤時投放管理。
垃圾分類是一件每個人都可以做的小事,也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為子孫后代造福的大事。為提高居民垃圾分類意識,養成垃圾分類良好習慣,大連美佳在負責轄區內全面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工作,使居民逐漸從“要我分”轉變到“我要分”,掀起垃圾分類工作新高潮。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天使用塑料袋約30億個。截至2019年,塑料袋年使用量超過400萬噸。巨大的消耗量以及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使社會各界對塑料污染治理普遍關注。
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整理總結了危廢處理行業發展歷程及產量分析供大家參考: 01危險廢物的界定 廢物可分為液體廢物、固體廢物及氣體廢物;其中,固體廢物根據是否具有危險性,可進一步劃分為危廢及不具有危險性的一般固體廢物。
地球是我們生存的家園,為了讓地球媽媽變得更美麗,愛護環境,從我做起。垃圾分類不僅能改善我們的環境,還能將垃圾中的有用物質轉換為資源。大家看,這四個垃圾桶上的標志都代表什么呢?
隨著中國經濟技術的不停發展與城市化進程的推進,生活垃圾與工業垃圾不斷增多,垃圾分類與處理問題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雖然中國近幾年也在大力推行有關垃圾分類與處理的相關政策,并從上海開始在各個城市陸續試點,但垃圾分類的效果并沒有達到人們預期的效果,后來的“定時定點垃圾投放”與“撤桶”等推進垃圾分類的方式也并沒有使得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加便利。
為進一步倡導垃圾分類理念,提高居民的認知度、參與率,5月20日,美佳環保在萬科櫻花園小區舉辦趣味套圈主題活動。